大健康學院師生參加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諮商心理學專業委員會2025年學術會議
發佈日期:2025/08/08
  • 分享至:

       2025年7月12-13日,中國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註冊工作委員會第九屆大會暨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諮詢心理學專業委員會2025年學術會議在甘肅蘭州西北師範大學召開。會議以“推進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新視野、新舉措、新發展”為主題,彙聚了國內外臨床與諮詢心理學領域研究者、精神科醫師、心理治療師、心理諮詢師、社會工作者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等近2000人參會,共同探討中國心理健康服務領域的創新與發展。



1755244894867773.jpg

        澳門城市大學大健康學院助理教授張東航、博士研究生李柯漾、博士研究生李易函、碩士研究生江沁秋、容淑娟參與了此次學術會議,並分別在專題論題中作報告,展現了我院在心理健康和社會工作領域的學術影響力。



1755244741533972.jpg        

        張東航博士在“本土化與去殖民視角下的中國心理諮詢”專題報告中,分享了《中國社會工作與心理健康》重要議題,從社會工作、臨床社會工作、精神/心理健康社會工作等核心概念切入,闡述社會工作在我國精神健康服務的角色定位,並基於本土視角,探討我國精神健康社會工作服務領域的短板和挑戰,為本土社會工作與心理健康服務發展提供建設性思考。



1755244813710022.jpg   

        應用心理學博士研究生李柯漾在“情緒與心理健康”分組報告中彙報了其研究成果——《中國青少年情緒虐待的狀況及對心理健康的影響》。該研究採用量化研究方法,對廣州市1712名青少年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青少年群體中情緒虐待的陽性率為24.2%,陰性率為25.6%,女性遭受的情緒虐待更嚴重,且情緒虐待會隨學校年級的提高而增加。此外,情緒虐待能夠顯著預測青少年的情緒調節困難及心理健康水準,情緒調節困難在情緒虐待對心理健康的影響中起到部分仲介作用。該結論能夠為促進完善兒童保護、心理健康服務等相關政策提供依據,也能夠為預防情緒虐待的助人實踐提供參考。



1755244837273954.jpg

        社會工作學碩士研究生江沁秋在“積極心理學與心理健康”分論壇中匯報了題為《中國大學生群體面對親密關係“冷暴力”應對路徑的研究》的學術成果。該研究採用定性研究方法,以建構主義紮根理論作為分析手段探討了在中華文化背景下個體對親密關係中冷暴力的感知和應對存在差異,構建大學生被冷暴力後的應對路徑與關鍵因素的理論框架。闡釋在中國大學生親密關係中冷暴力從形成→察覺→反應→應對方式→結果的路徑過程及相應影響因數。研究回應了依附理論與情緒理論並提供了實證支援,對於社會工作者或心理諮詢師解決高校中親密關係尤其是冷暴力相關議題提供參考。



1755244853866515.jpg

        社會工作學碩士研究生容淑娟在“跨學科幹預研究”分論壇中分享了其研究課題《文化適應性認知刺激療法對輕中度失智症者精神行為症狀的干預效果研究》。該研究採用混合研究方法,驗證了經過文化改良後的認知刺激療法在改善失智症者認知功能及精神行為症狀的顯著效果。研究成果不僅為認知刺激療法在中國長期照護機構中實踐提供了實證依據,還形成了一套具有可操作、可複製的認知刺激療法方案。該項研究得到了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醫務社會工作專業委員會課題研究專案的資助支持。


        本次參會充分展現了大健康學院在學科建設和科研創新上的沉澱,也為推動中國心理健康事業發展貢獻學術力量。未來,大健康學院將繼續鼓勵師生參與高水準學術交流,立足中國大健康戰略發展需求,為大健康事業發展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瀏覽次數:21